這次很榮幸可以得到票券....


 


DSC07095.JPG


所以這次是拿貴賓票


票券來源:BloggerAds達摩媒體


 


廢話不多說..直接進入主題 


DSC07096.JPG


展覽的地點 就是在台灣最著名的 故宮博物院的圖書文獻大樓


沿途都有很明確的 指標 


絕大多數的特產都是在那邊..


所以常去的我 並不陌生~


 


展覽的時間 則是從 2011.2.26~2011.5.29


(所以還沒看過的朋友 可以把握時間去看)


 


DSC07097.JPG


第一次去的時候人 並不多


第二次...進場都排到辦公室了  


所以假日要去 還是中午左右去比較好唷^^


 


DSC07099.JPG


如果要去 建議是星期六去  


因為星期六下午一點到三點 還有憑票根可以換紅茶唷^^


 


以下文字摘自 本次展覽的官方網站  http://chagall.ishow.gmg.tw/


夏卡爾的一生


馬克.夏卡爾(Marc Chagall),
1887年7月7日生於維台普斯克(Vitebsk,現屬白俄羅斯共和國)的猶太家庭。


1906年習畫,翌年前往聖彼得堡進修,並於1910年獲贊助前往巴黎,揮灑出「巴黎畫派」
的輝煌篇章。


早在1920年代盛行「超現實主義」(Surrealism)的十餘年前,超現實主義創始人阿波里奈爾(Guillaume Apollinaire)就曾以「超自然」(surnatural)來讚賞夏卡爾的畫;不過,夏卡爾認為他自己的藝術獨樹一格,既不歸屬於立體派,也非超現實主義,雖然畫面看來如夢似幻,卻是他重組心中風景所描繪的真實世界。


1909年夏卡爾結識蓓拉.羅森費爾德(Bella Rosenfeld),夏卡爾繪畫創作的謬思女神,夏卡爾不斷在他的畫中,以相擁的戀人、花束、飛翔的蓓拉與自己,歌詠愛情的偉大與美好。


夏卡爾於1914年返回維台普斯克,1915年7月25日與蓓拉結婚,並因第一次世界大戰、俄國大革命的動盪,滯留俄國8年。由於夏卡爾的創作自由不見容於俄國革命之後建立的蘇維埃政權,夏卡爾只好揮別故鄉,為藝術而流亡。


1922年夏卡爾重返歐洲,發現留在柏林、巴黎等地的畫作多已散佚流失,夏卡爾被迫捲土重來,重繪許多早期作品,渴望重建戰爭毀損流失的心血結晶,彌補藝術生命的斷層與缺憾。


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納粹殘殺迫害猶太人,夏卡爾只好於1941年遷居美國以避開戰火,再一次流亡,並於1948年重返法國。


夏卡爾不斷謳歌愛情的美好,摯愛的妻子蓓拉1944年逝於紐約,夏卡爾陷入極度痛苦、沮喪;後來,他於1952年再娶第二任妻子─暱稱「娃娃」(Vava)的俄國猶太女子范倫汀娜.布羅德斯基(Valentina Brodsky),陪伴他直到終老。


1973年於法國尼斯開幕的「馬克夏卡爾國立聖經福音美術館」(Musee national Message Biblique Marc Chagall),是法國政府首座為仍在世的藝術家所設立的國立美術館;1977年夏卡爾榮獲法國總統頒贈大十字榮譽勳章(Grand Cross of the Legion of Honour)。1985年3月28日,夏卡爾逝於法國南方的聖保羅德旺斯(St. Paul de Vence),享壽98歲


 


 


 


 


觀賞展覽 一律不可以在裡面拍照 攝影~~~


所以 以下的圖片 摘自BloggerAds達摩媒體 


【夏卡爾精華作品】: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序號展品簡圖作品介紹
1

生日

夏卡爾在1915年畫下膾炙人口的代表作「生日」,現藏於紐約現代美術館,此幅是畫在厚紙板上,夏卡爾於1923年又用上等的法國畫布,重新繪畫「生日」,尺寸與內容相同,僅材質不同。

本次展品即1923年版本,長久為夏卡爾家族珍藏,一度典藏於古根漢美術館,目前為日本私人收藏,並因緣際會來到台灣,首度公開展出,極其難得。

這幅畫對夏卡爾和貝拉極具紀念意義,兩人於1915年7月25日結婚,那年7月7日是夏卡爾的28歲生日,貝拉帶著她採集的鮮花與各色花布,來為夏卡爾慶生。驚喜萬分的夏卡爾,揮筆畫下幸福到飛上天的甜蜜場景。


 


 


(這是小龍最愛的一幅,他說愛真的會讓他飛起來)


 


 


2

我與鄉村

夏卡爾早年的代表作之一「我與鄉村」完成於1911年,受到立體派的分割畫面觀念、野獸派的色彩影響極大,不過,夏卡爾運用立體派的手法卻未拋棄感性的表現,成功畫出故鄉維台普斯克的回憶交織於腦海魂縈夢迴的印象。

夏卡爾的早年作品一度因戰亂散佚,為了保留創作軌跡與記錄,夏卡爾重繪不少早年畫作,這幅1923-1924年間創作的「我與鄉村」便是此時作品。


 


(這幅算是非常非常早的圖畫,可以從展覽的一進去的生平表 看到這幅畫 是在他非常年輕的時候的畫作,


不過呢~~流亡之後再回到歐洲 又重新畫作)


3

艾菲爾鐵塔的新婚夫婦

1923年定居巴黎,直至1930年間,夏卡爾自稱是他「一生當中最快樂的時光」,豐饒順心的生活,自然反映於畫中。

這幅1928年油畫「艾菲爾鐵塔的新婚夫婦」,描繪巴黎窗外的艾菲爾鐵塔,相依偎的新婚夫婦,有天使送來愛的花束,溫暖的色調、甜蜜的空氣,洋溢於畫面之中,令人感受到濃濃的幸福感,十分賞心悅目。


 


 


(這幅我只關心...艾菲爾的塔頂怎消失了呢? 雖然新婚夫婦是主題,但是卻是從愛的小天使表現出兩人甜蜜的感覺 讓他佔了不小的版面)


4

戀人與雛菊

夏卡爾永遠的摯愛貝拉於1944年猝逝,沈浸在喪妻的傷痛之中,雖然夏卡爾身邊有通曉法語的英國女子維吉妮亞陪伴照顧,但還是無法忘情與貝拉的甜蜜往事。

這幅1949至1950年間創作的「戀人與雛菊」,明亮的黃色、紅色小鳥、桌上的花與果籃,都帶出戀人之愛的歡愉,但相擁的戀人以藍色來描繪,卻又彷彿蒙上陰影,為看似明快的場景注入揮不去的哀愁。


 


(其實戀人主題有上不少幅,但是越來越多都是比較哀怨的顏色,藍色調用上不少,或許對夏卡爾來說,最愛的貝拉離開還是很痛苦的)


 


5

達夫尼與克羅埃

1961年出版的這套石版畫「達夫尼與克羅埃」,將夏卡爾的色彩,充份發揮到淋漓盡致。

「達夫尼與克羅埃」援引西元二、三世紀希臘作家Longos的作品,一段純真無邪的愛情故事,隨著四季更迭、如牧歌般的景象,浪漫而唯美。

這套版畫共42幅,夏卡爾也曾於1958年完成拉威爾芭蕾舞劇「達夫尼與克羅埃」的服裝與舞台設計,創造富有幻想色彩的希臘印象。


 


 



 


 


 


最有名的當然則為生日快樂  (其實在入場 就可以拍攝的就是生日快樂的複製大圖)


但是最特別的...應該是在展覽最後面的小室內畫作吧


 


夏卡爾的畫作  一開始展覽的絕大多數都沒有勾邊 或者勾的很細 但是在最後的小廳內的 一進去 


色彩不是最吸引人的,而是都有勾邊的感覺 !!


而且也不像其他畫作 每幅都是完整的塗滿顏色,而在小廳內的感覺 都是淡淡的著色  


 


畢卡索曾說:「沒有一位畫家,比夏卡爾瞭解色彩了!」


所以小廳內 不是那麼充滿著色彩的圖畫 卻成為 最特別的風景 !


 


 


 


DSC07263.JPG


第二次參展時間  剛好是小龍的生日


來參觀夏卡爾的愛與美 


剛好可以感受到甜蜜


DSC07266.JPG 


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參考以下資訊唷^^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